扎西活佛语录50句
1、面对生老病死学佛人如何用平常心用修行的心态去面对?不是说跳到半空中,远离世间的一切因缘,这不可能。佛陀也不是逃避因缘,而是怎样去了这个因缘,为此佛陀离开皇宫去寻找真理,寻找超越一切生死的本性,如实了义之后无论身体上如何显现,心都不会受影响,心里没有烦恼执着痛苦。
2、我们修行是求解脱还是想逃避?解脱的状态是,无论是何种身份,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不起烦恼,没有痛苦。逃避是解脱最大的障碍,不逃避当下就是解脱。勇敢一点吧!有智慧在哪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在天堂无论是在山洞在皇宫无论是有钱没钱,无论是有权没权都可以快乐。
3、佛教一切都讲因缘,就是三世因缘,过去,现在,未来,因缘本身就是因果。缘起缘灭,一切皆有因果。人生像是一场梦,梦醒了你已经走完人生,这一世,无非是尽心。对自己尽心,对所爱的人尽心,既然尽心了,便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成败荣辱。
4、佛教讲「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诚如衷,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5、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人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6、闭目静思,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7、请不要把活佛当成万能的,如果真这样世间不用办医院谁生病找位活佛一加持就可以,农民也不用种地都去找活佛解决温饱就行;应该把活佛当成老师他通过佛法教你认识轮回认识因果教你如何面对痛苦;佛教的本质不是看病算命说神通,而是闻思和实修,靠神通等吸引人学佛那佛教就麻烦了。
8、一般人的生活里无非是金钱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滚,有很多的烦恼。但如果能将生活佛法化,除了金钱爱情以外,在生活里再增加些慈悲结缘惜福的观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那就会幸福很多。因为生活有了佛法,就会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结缘,这比拥有金钱爱情更为充实。
9、贪、嗔、痴,比世上任何东西更野蛮。比恶灵、猛虎、毒蛇更野蛮。再没有比贪、嗔、痴更野蛮的了。说它们野蛮,意思是,贪可以使你对自己做野蛮的事; 嗔可以使你损伤自己; 痴可以使你伤害自己。因为痴,你可能闯各种各样的祸。
10、欲望高的时候,挫折比较多;欲望少的时候,挫折就比较少。欲望跟希望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要把它变成一种顽固的追求。希望带给人是快乐的、正面的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如果是欲望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完成一个欲望又会来另一个欲望永无止境人就会痛苦。
11、佛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12、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13、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将什么事都看得那么绝对我们要用宽厚仁慈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出了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能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就很少人会再和你计较了你的人缘将好到出乎你的想象。因为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14、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15、你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你的礼敬换来了无礼的粗暴不要紧;你帮助他人却不被接受不要紧;你的信任换来了背叛不要紧;他人不愿意回馈你的善行不要紧;如果真做到了你就走在“德”的大道上。怨言失望受伤都源自己的私心无所求持续再持续的在这条大道上迈步这条路就会成为“道”之路。
16、人获得了智慧和慈悲,不为己添苦恼,不为人造麻烦。并多争取向他人发菩提心的机会,多为他人提供离苦得乐的帮助。大乘道需要菩萨的大菩提心,菩萨不只追求自身的利益,还承担利益“所有”众生的责任。发了菩提心,就进入大乘。菩提心有大威力,快乐的根源是利他——为他人服务之愿。
17、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水德(一)、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18、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认知,一旦纠正不成便恼怒、便退群。且不管谁正谁偏,谁执着,其实,这种想纠正别人的念头的本身就是执。
19、学佛的人是讲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权力再大,实力再雄厚,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聪明也欺骗不了它,再厉害也对付不了它,都在我们阿赖耶识当中记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所有的这些,到时候一定会现前,一定会报应的。
20、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就是圆满。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只能看见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这就是傲慢心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21、阿底峡尊者与别人打招呼不是问候"你好吗?"而是问候"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吗?"我们也应该每天问问自己是不是善良、尽可能帮助别人,如果帮不了至少不要去伤害别人,在澳洲有个叫「飞去来器」的东西,说把它丢出去不管多远绕一圈最终还会飞回来,我们伤害别人也如此最终伤的是自己。
22、世间八法很容易记: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我们要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尤其是第一个。我们总是希望被赞美,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23、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4、福报不够的人,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总能看到美好。
25、修行是点滴的工夫,需要日积月累。
26、在顺境中修行,你永远不能成佛。
2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8、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9、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30、众生无明,是因为迷雾遮障、看不清真相;一味追求金钱名利,放弃良心与良知,所以“贪念、嗔恨、痴迷、傲慢、怀疑” 才会充斥内心,即便享尽荣华,但内心依然感觉不到快乐。要拨开迷雾看到真相、根治五毒的唯一出路与方法,就是闻思佛陀正法,专一精进的实修。去我、去执、去我执 。
31、修行就是修心,修一个平静的心。我们的心态不安静的时候,外在的东西,营养、卫生搞得再好,对身体也有伤害。我的心态平静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而然就好。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内心里没有那么多邪知邪见,也没有那么多妄想执着。
32、一念之慈,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念之恶,是一切杯具的源头。善与恶,只一纸之隔。人生时时刻刻都行走在善恶的中间,稍左是善,稍右即恶。人生无时不在选择,一念之间的抉择,决定之后若干时日的悲喜,甚至是一生的繁华与苍凉。心存一善,胜过百日修行。 百事以善为先,即是创造无限的幸福。
33、智慧就是你的根源,对于宇宙一切的事理,你必须要用无上智慧去理解;以慈悲法济世,去救渡众生;无生也无死,不生也不死,以应化身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成就空性净光,证悟空性,由空性里面产生清净的光明;看破一切执着为法食;降伏自己的贪瞋痴愚慢,就是你往生佛国的法座。
34、哭和笑只在一念之间,苦和乐也是在一念之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只要懂得转念,情况就不一样了;假如遇到悲伤、烦恼,只要心境一转,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但是,重要的在于当下一转,如果你不转,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你能转念,才能把烦恼转成菩提。
35、没有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会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也会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有可能还是会批评你,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没被批评过。不要因为众生的怀疑,而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6、我们不论是佛堂打座、或做家务事,或与人攀谈之时,如同往昔大德所说,应在时时刻刻、不论是在行走坐卧时,即使是系皮带时,都要看这当时的心态是否有参杂烦恼,不论所做何事,都要去对治时时刻刻生起的烦恼,以修法的勇气,在任何空间和时间,都和对治法一同去应对烦恼。
37、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贤者。人是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人,反之亦然。所以不要轻易去犯这样的错!
38、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要知道,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都会是烦恼的根源。
39、当我们希望的是赞美而非批评,是关注而非忽视,就很难遇到善知识了。你关上了你的门,不让真正的上师进来;他们也很难对你说实话,因为一旦他们对你说实话,你不会喜欢听。可是,一个寻求证悟的人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在这条道路上,你必须听真话,尤其是非常严肃的、令人痛苦的真话。
40、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41、试着打开只有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内心的空间犹如虚空,试着放下只有自己的窗口,你会发现双眼就能眺望广阔的草原,试着读懂别人的难处,你会发现自己的路走的更加平坦,试着卸下自己的面具,你会发现所谓的自尊有时也是一种累赘,宁静的心灵或许是船舶需要的港湾,湖面的涟漪也能成为一种心灵的风景。
42、布施的真意是远离贪欲,而非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意是表里如一,而非仅仅行为端正而已。忍辱的真意是包容仇人,而非麻木造作的忍耐。精进的真意是法喜充满,而非执着于努力修持。禅定的真意是保持觉醒,而非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意是建立正知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43、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积德行善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
44、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别人不好,想伤害他,他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就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就会有不好的"应"。所以一定要发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一切物,可以化解一切灾难,一切痛苦,慈悲心能改变一切。
45、修心最重要是心念清净。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利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内心世界。
46、若要利益一切有情,观修菩提心;若要让自己成为一切有情的亲友,有更多的好朋友,观修菩提心;若要有更多的善知识,观修菩提心要成办自利的话,观修菩提心;要圆满他利的话,观修菩提心;要使教法法久住的话,观修菩提心;要证得涅槃功德的话,观修菩提心。
47、当有人做了有利于这个世界的事情时,我们若能生随喜的心念,也就是参与了这一善行,未来即能分享到这份善果;当有人得到快乐时,我们若能为此心生欢喜,就会为他的快乐所感染。即使一个小小的善念也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美好,就从当下一个随喜的善念而起。
48、能让你强大的,不是坚持,是放下; 能让你淡泊的,不是得到,是失却; 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是内心的学识; 能让你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苟活,是不屈的抗争; 能让你重生的,不是等待住事的结束,是勇敢地和它说再见;能让你终生追逐的,不是远方的目标,是不死的信念。
49、做任何事情需要耐心多观察自己的发心不要凑合的心态做事比如做一顿饭如果你发心做最好吃的饭就会很用心去做味道一定很棒,如果你发心做一顿凑合能吃的那饭菜味道也可想而知;还有的人总爱把事情往坏处想明明不存在的事在那不停地想象那结果只会烦恼,要知道心的力量很大应积极向上 。
50、人生最可贵的事就是“结善缘”,结缘却很简单,一句赞美、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帮助,就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人生追求的无非幸福和快 乐,通向幸福和快乐的道路,不是岁月累积,也非执著追求,而是珍惜遇到的每个人,每件物,每份缘;能为人着想,助人为乐,生活必然回馈。